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9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林业   212篇
农学   146篇
基础科学   69篇
  123篇
综合类   904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102篇
畜牧兽医   363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民族聚落的发展,受自然地理、历史文化、时代进程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基于核密度估计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选取怒江州独龙江乡的独龙族聚落,探究其分布特征与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独龙族聚落进行核密度分析时,搜索半径10 km最为合理,核密度估计值最大为3.92个/km2;独龙族聚落核密度分布全局Moran′s I=0.6823,表现为空间集聚的态势,分析局部自相关发现空间分布主要表现为HH集聚型和LL集聚型,HL和LH集聚性极少,HH型集聚集中在中部区域,LL型集聚集中在北部区域;空间计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影响聚落点分布的因素为地形位指数>道路密度>水系密度,地形位指数和道路密度为正相关,水系密度为负相关。证实了独龙族的聚落分布特征是自然地理环境、民族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2.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共现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把握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并对我国乡村振兴生态修复规划、实践以及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国知网2004—2021年以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为检索主题得到的830篇期刊文献绘制知识图谱,并基于文献计量结构总结了中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的图谱共现关系。通过系统梳理乡村三生空间-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衔接融合关系,明确未来应着力强调人地系统耦合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新阶段,提出基于乡村三生空间视角,从生产-生态、生活-生态、人类福祉-生态等方面探索乡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实施路径与技术集成模式。基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新思维完善乡村三生空间动态的系统观,在提升人类生态福祉的基础上,推动生态修复向高级阶段发展,持续推进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993.
为科学施用生物炭、提高氮肥利用率,采用整合分析的方法,收集符合筛选标准的文献33篇,统计了170组包含生物炭配施化肥(BC+NPK)和单施化肥(NPK)处理下作物氮肥利用率的数据,从不同地域、土壤养分、氮肥用量、生物炭特性与施用量、作物种类等方面量化分析生物炭对作物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用生物炭可以使作物氮肥利用率提高4.76%,其中南方地区生物炭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提高了11.73%。土壤肥力影响生物炭对氮肥利用率的增幅,在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速效氮含量较低的南方地区,施用生物炭对氮肥利用率的提升效果最优,而在有机质含量较高、pH值较高的东北地区,施用生物炭的效果则有所降低;当氮肥施用量≤120 kg/hm2时,生物炭的增效效果最明显,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0.73%。与经济作物相比,粮食作物的氮肥利用率提升效果更为明显,增加了5.71%。生物炭施用量控制在≤1%时,氮肥利用率提高3.43%,木质材料制备的生物炭的提升效果最明显,氮肥利用率提高7.99%;生物炭含氮量>2%时,氮肥利用率提高19.43%;生物炭pH 9~10时氮肥利用率最佳,肥料利用率能够提升5.01%。  相似文献   
994.
生物质缠绕复合材料技术是2007年发明的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的延伸。文章概述了生物质缠绕复合材料的内涵,具体介绍了生物质缠绕房屋的概念、独特优势、研发现状及环境意义,并阐述了生物质缠绕房屋替代传统砖头瓦片、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发展趋势,分析了生物质缠绕房屋产业形成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995.
农产品加工应重视餐桌主食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国食物生产近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产品加工是解决生产局部过剩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产品和粮食加工的主要出路在于餐桌主食。主食工业化应重视传统食品的调查、整理、开发,传统食品不仅需要运用新科技知识来提高,也需要对其文化功能的发掘和发扬。开发适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食品,也是面向加入WTO后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996.
民族传统村落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借助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网格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贵州省苗族、侗族、汉族、土家族、布依族和水族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除水族传统村落外,苗族、侗族、汉族、布依族和土家族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上呈现出集聚特征,且空间分异十分显著。2)不同类型民族传统村落的核密度中心和核密度值差异明显,黔东南、安顺和铜仁为高密度区。3)民族传统村落系统具有显著无标度区,空间结构复杂,分形特征明显。4)民族传统村落空间分异受自然、社会、文化、民族和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民族人口的整体作用最强;苗族、侗族和汉族传统村落受民族人口与文化影响明显,社会经济落后和交通闭塞对土家族、布依族和水族传统村落保护性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By the analysis of the traditional decision-making on project investment, its three difficulties have been found and the assumptions on base of the decision-making are presented. Starting from the assumption, the theory of option and the theory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were introduced to revise the traditional decision-making and to endow it with new significance. As a result, the accurate and proper information could be offered to the decision-maker in time.  相似文献   
1000.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of Huizhou style with its unique regional cultural features makes a well- developed genre of architecture in late ancient China. Especially, the traditional folk housing of Huizhou style is the most vivid embodiment of Huizhou culture, reflecting the social history and culture in Huizhou area. The location and setting of the traditional folk housing in ancient Huizhou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geomantic theory, a fact that can be best detected in the practice of building artificial landscapes at the accesses to villages.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traditional folk housing of Huizhou style vividly reveals the ideology and the system of the patriarchy in ancient Huizhou. Being traders but sticking to the identity and temperament of Confucian scholars, local merchants of ancient Huizhou fostered a unique culture, which has shaped an distinctive artistic charm found in the internal decoration and furnishings of the traditional folk housing in ancient Huizho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